有人說這次的前哨戰-立委選舉是個指標,有人說這次的贏是大贏,有人說這次等於給DPP的不信任投票,好像都很成立,但是我覺得這個只是還是回到基本盤的一次選舉而已,而且只是真正讓我們看到基本盤的「最佳化」是如何。

2000年前後,人心有所轉變,在投票數的數據上主要是KMT內部的分裂,而DPP則是基本盤。而到2001年立委、2001年縣市長、2002年縣市長、2004年立委、2005年縣市長、2008年立委,可以看到除了2004前有所謂的席次消長外,投票數上綠色成長是在基本盤以上到四成五;而2004年後則是綠色席次減少,以及綠色投票數回到基本盤。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那麼多的管制規範,電信業或者是歐盟97年所說的包括電信、媒體、IT業的水平架構似乎已經成為現勢所在必行的一種規範,本篇可說是彙整一些有名的文獻,並且試圖掌握這些水平模式下的異同及轉變脈絡,也從中成為管制落差議題的文獻探討。  



由於媒體科技的整合、媒體因使用不同的科技,在法規上也有不同的規範,但是在共同載具不可有歧視的規範下,不斷漸進產生的匯流之中,勢必受到了挑戰。例如電話與電腦在技術上愈形相關,也為美國FCC帶來管制上問題,70、80年代Computer I、II、III的案子規範共同載具,以及96年的電信法因為網際網路興起而規定每種產業都能跨到別人的領域等(Whitt,2004;劉幼琍,2004),都是要因應匯流之下的轉變,也使得法規需要更為彈性。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明顯地,標題已算寫了大白話,就是台灣動漫迷在經歷一年的動畫歌手演唱會後,真正入場消費的人數究竟與期待是否能呼應?

2006年9月的福山芳樹演唱會門票開賣,30分鐘內賣完600張票;2007年4月開賣的影山、遠藤演唱會門票,總數約2400張,最後約有八成五票房;2007年5月初開賣的KOTOKO演唱會,一天時間完售約1000張票;2007年11月中販售的栗林、美鄉演唱會門票,總數約894張,最終數字約800張;2007年12月販售的下川美娜演唱會,可購得門票總數500張,至開演前一天總賣出300餘張。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原本想要做的是台灣動漫畫產業的競爭、管制的分析,但是發現台灣動漫產業在管制上,除了在內容上較有可能發生狀況而有限制之外,結構上還不曾發生過管制上問題,當然我們可以了解上市面上廠商的競爭,大概就是這些出版社、代理商了,要再進入幾個已經有難度了,這並非是法令(公平法的問題),而是市場自然機制而產生的。雖然我們也知道這幾年的版權金也有提高的現象,可是這些也並非是競爭上的違法,而是市場的作用,自然也無法用這個角度來看,最多只能從消費者的觀點出發。不過這個因為內容上的限制以及其他法令而產生的市場現象,我倒是認為確實是可以進行論文之處,這對於動漫、文化產業的脈絡可以有所了解以及貢獻。原來陳仲偉所寫的主要是漫畫的文化面部分,如再能加入動畫代理業、漫畫代理業的脈絡,應該也是個可行的方向。

 

營業項目

市場與進入難度

動畫CD

市場小、但進出頻繁,代理金相對不高

動畫精品授權

市場大,因不同商品而有不同之代理金。熱門商品甚至與動畫代理結合,須付出高額版權金(時間的推移下,門檻日漸提高)

動畫代理-家用DVD

市場中等,約96~00年,代理金相對不高(500),進入容易;2002年以後,版權金提升,甚至要代理全亞洲代理權(有可能上億元,進入變難,但有資金者仍進入容易

建立專有動畫頻道-業者

96~00年,有線頻道有首華(和信)(盜版播放)、木喬(後併為東森) (盜版播放)、中都(與動畫代理商合作),後皆結束頻道事業,市場不如想像中大,且轉而將這些結束頻道的影片放置於其他自有頻道中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CONICO動畫(ニコニコ動画)網站是由日本最大的討論區2 Channel(2ちゃんねる)的經營者-西村博之所建立起類似於YouTube、Google Video等的影音網站。NICONICO動畫特別之處在於其使用者與部分2 Channel使用者相當類似,這種類似處從使用者的結構、習性、文化可以獲得驗證;此外NICONICO動畫的介面也有創新,最令人感覺奇妙的就是所謂的彈幕式留言,這種方式除對於閱聽人觀看時的互動有很大的效果外,也讓其他公司積極效法,改變或是改良成其他的影音評價模式。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也就是一種象徵性符號,它支持精神要素,並且帶給整個社群活力及情感的連帶。從以上所述的四個要素可看到,這四個要素彼此影響,也彼此增強與削弱,成為社群意識中不可缺少的關鍵。


藝術Art(在時間空間中分享情感連結)

 在這個理論中最後的原則稱為「藝術」。McMillan、Chavis(1986)將此社群意識的觀點稱之為「在時間空間中分享情感連結」。就如之前所說的,精神帶有受到尊重的權利則轉變為信任,接著,信賴則是創造社會交易的經濟之基礎,這些元素一起創造了共享的歷程,而可在藝術中成為象徵性的社群脈絡。一個圖畫真實地表達出千言萬語,而故事則表達出人們的傳統。歌曲及五到展現出社群感情與熱情。藝術表達出社群卓越的價值。但是藝術的根本則是經驗,並且為了擁有經驗,社群成員必定要與其他人接觸,接觸則是社群意識發展的重點。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易是發展社群以及成長的重要元素,透過這個經濟因素讓彼此的信賴不斷增強,並且藉由信譽分數這個介質讓人能分辨出信賴的位置。


 

 交易Trade(需求的整合)


有著彼此信任的精神、權利結構體的社群,可以進入發展一種經濟體,例如會員可以從社群中發現一些方法去與成員間互益。在Lott(1965)有關團體凝聚的文獻中提到:「個人會被團體吸引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他們視團體為一種能直接在其中取得滿意的功能。」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篇跨地區的比較,而且距現在也是有半年的時間,以情感上來說,也較能以不誇張、更平靜的方式陳述。了解這個香港演唱會脈絡的人其實不是很多,也或許有更多的想像性是在這個背後當中,並且值得玩味。這篇除了會有區域比較,也有商業概念於其中,也有文化毗鄰意涵,也有迷文化氛圍,也有社群交流,雖寫得不夠深入,也或許可以了解這個演唱會有的承先啟後之可能存在。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社群親密感的建立,彼此的信賴是最為重要,以McMillan在1986年的文章所述,影響力在社群意識中最為重要,而此處以信賴取代影響力,並且也不只討論權力的拉力、推力,而用規範、決策制定力、職權適用性、權力與會員的交互作用來看。由此可以更為清楚看到這些元素的交互作用。
 


 信任(影響力)

社群意識的精神可視為一種開始的火花。有了真實的傾訴、情感的安全、歸屬意識、付出權益等,這個火花會變成火焰。但這永遠不會變成真火,除非社群內有個能夠維持真火的權力結構存在。

在McMillan、Chavis(1986)研究中,第二個原則稱為影響力,也就是社群一定能夠影響會員,而且會員一定能夠影響社群。事實上,社群必定存在一種流動的影響同時間去創造一個影響的範圍。影響力的顯著元素是信任的發展。信任透過社群權力的使用來發展,誰擁有信任?他們何時擁有信任?如果在會員中沒有信任,他們何時沒有的?為了要讓社群的精神在最初蹦發的火花後繼續存在,社群必定要解決這些從權力分配而產生的問題。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歸屬感在精神(會員關係)上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社群歸屬感的消失,則會讓會員逐漸在社群當中退卻。在歸屬感中,信賴社群、能被社群成員接受、責任的付出都是讓歸屬感提升的方式。 


 歸屬感(歸屬的預期)
與邊界的概念類似,歸屬感基本上在文字上及意涵上都沒有什麼改變。最初,McMillan及Chavis(1986)認為其中之一的歸屬感之元素可以視為「歸屬感的預期」。而現在這個概念最好描述成「歸屬的信賴」。接受度的概念依然沒有改變。因此這兩個元素在社群意識理論-會員及社群裡面是個固定的參考點。

歸屬的信賴
信賴來自會員之中。如果一旦信賴不有效,丟臉的事情又發生之時,信賴的運作也會呈現出危險及需要勇氣來面對。本質上,人會歡迎自己所相信的人。另外McMillan、Chavis(1986)所提出的理論來支持信賴重要性的證據之外,Rugel(1987)使用計量社會學在精神治療的團體中提供更為確定性的發現。實際上,當我們相信我們會很愉悅的歸屬在社群中,我們會對社群有更多的吸引。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 David W. McMillan (1996),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Vol. 24, No. 4, pp.315-325.
施佩君(2007),虛擬社群中的網絡個人主義,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McMillan(麥克米蘭)是對於「社群意識」具有絕對貢獻的社會心理學者,其實只要談到「社群」,可能都需要從他所集結的四個概念:Membership(會員關係)、Influence(影響力)、Integration and fulfillment of needs(需求的整合與滿足)、Shared emotional connection(分享情感連結)觀察起。這四個概念從1986年由他與Chavis共同撰寫的概念起,至今研究者說到社群的構成元素,都不脫離這些。有趣的是,1996年他再度集結這些原本的概念成為新的四大社群意識概念,更加深這四個概念是個交互相關、互相影響的概念,這四個新概念與最初的比較如下: 

1996年的社群意識概念

1986年的社群意識概念

Spirit(社群會員的精神)

Membership(會員關係)

l          Boundaries(邊界)

l          Emotional Safety(情感上的安全)

l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fication(歸屬感與認同感)

l          Personal investment(個人投入)

l          A common symbol system(共有的象徵體系)

l          Emotional Safety(情感上的安全)

l          Boundaries(邊界)

l          Sense of Belonging(歸屬感)

n          Faith That I Will Belong(歸屬的信賴感)

n          Acceptance(接受度)

Trust(會員對社群的信任)

Influence(影響力)

Trade(交易)

Integration and fulfillment of needs(需求的整合與滿足)

Art(藝術,表徵的情感聯繫)

Shared emotional connection(分享情感連結)


 以下個人對於以下的文章作大致的翻譯理解。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日本最後一天,很是輕鬆,主要是前一天完成了presentation,並且沒想到可以碰到一些台灣及華人圈的研究者們。但因為已經幾乎花光了錢,我之前報名時又順道加上餐點,所以折衷的辦法就是走路逛街到東大吧

不過這個只是計畫,因為現在的狀況是必須在三點多到成田,所以有必要在一個小時之前撘到京成電鐵才不會太慢搭機check。記得在旅館check-out之前看了一下京成的時間,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到上野看一下,順便去放一下行李。到JR上野站時,老找不到空的行李櫃,最後走到京成上野站才看到空的行李箱一堆(記得這以後是個撇步)。完成之後看一下相關時間,好,14:03有一班,非常及時,那就這麼辦(不過也是相當運氣,如果誤點不就輟賽?)。

計畫完之後,接著從上野不忍池走到東大去,不忍池中比較有趣的是眼鏡碑吧,其他荷花池、神社等等,畢竟我沒到班雅明所說的「閒逛者」的程度,所以就拍拍重點而已。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一天夜唱到五點,以至於今天的行程全部延後。不過基本上心裡有個底,知道距離遠近與來回狀況。
第一站是到江戶川橋,原因就是當初吳建恆訪問林原的時候就是在Kingrecords,所以既然King在日本動畫唱片界屬第一把交椅,自然不能錯過的地方。
到了之後才發現,挖賽,與其他公司比較起來真是遜色不少,不過外面的招牌宣傳商品倒是滿多的啦,自然有林原及水樹奈奈的囉。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麼會去日本呢?其實這次的原因是在去之前三個月才知道有東大的UMAT研討會,而那時算是有老師的鼓勵而催生出一篇論文,而這篇論文的辛苦其實真的是花了不少金子才架構成的,除了是2006年的奧井演唱會,2007年5月在香港的SRW演唱會、在台灣的影山遠藤演唱會等的參與也是這個田野調查的累積

不過在去日本前的好多天才真的是最難熬的,主要是研一下的課業繁重到自己會作出難以想像事情的地步,加上與我同組的組員家中出事,讓我必須用兩倍力才能完成一份報告,能想見嗎?在社會學的研究所一學期修16學分會是怎麼樣的地步....我已經無法想見當初是怎麼辦到的,除了與老師央求延後繳交報告外,還得在去日本當中寫期末報告,這真的是相當地悲情呀

這個成行還有一段小插曲,那就是經費的補助,原本在五月底的時候就要將相關的摘要報請國科會,在交稿之後的一個月,也就是期末如火如荼的時候,承辦小姐打電話過來說要我交全文,挖哩勒,當下真是快要哭出來,趕緊找所上其中修課的老師說明情況,動之以情,但重要的是我必須在24小時之內要生出來一個完整的英文稿,這是何等的有難度!幸虧那時已經做好大致的PPT,所以藉由這個PPT的架構下去撰寫,讓我不眠不休完成了這份極有難度的作業程序,當然也爆肝了!

而在去日本的前一天,我才好不容易從學校回家,而在回家之前,還去大學的同學會,記得約晚上十一點左右才真正到家,我就已經不醒人事,等到隔天早上快四點驚醒,我才發現根本都沒有整理行李呀!之後一個小時整理的時間等於壓縮我去年到日本前整理行李不知幾十倍,最後幾乎沒帶什麼奇怪的東西,等於是基本配備就上路了!(小行李箱+筆電、背包(中+小))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際網路具有匿名性與便利性等因素,這些在虛擬社群內仍具以上性質,也產生一些衍生性的觀點,如以Kollock與Smith所述的四個虛擬社群參與動機觀之,其中「增加認同」的內涵之一也就是名譽系統的鑲嵌。動漫迷透過「相同代號」的匿名來讓網友了解彼此在社群的位置,並且貢獻度高、留的時間長的迷則可能變成「版主」、「前輩」、「大大」,這些匿名的代號反而創造出在社群中的社會資本。舉例來說,台灣某動漫評論團體成員從90年代初期出現,從動漫評論雜誌上的代號變成網路上的代號,2000年因媒體而曝光時,成員仍維持網路上的代號在媒體上出現,其實就是不希望此代號的效果消失,並且匿名性比真名更有號召力,動漫迷更容易在「線下」辨認他們「線上」的名字,像是在動漫迷的活動中,以他們的代號稱呼時會更有認同感。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參加FF、逢甲大學庶民文化研究中心舉辦的『台灣動漫文化研習講座』的過程中,wch2給我看了這篇的初稿,我那時覺得這傢伙終於有想要好好整理自己所想的東西,似乎要有點作為了,心理是對於他的轉變感到興喜,不過也對於他的一些概念在那時就有提出我一些不同的見解。雖然他最後的稿子與他原本寫的有點不同,不過仍然算是篇完整的稿子,至少是個出版物,瀏覽性及價值性都較高,因此我就對於此篇作出我的看法。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幾週趕國科會計畫之下,有不少既定的事情都耽擱了,不過還是挺有價值的,除了更加清楚通訊科技在法律上的可行方向,自己在這塊領域的耕耘在也兩學期的淬鍊後,有些新的能量灌輸,這才真的認知到這個領域進入的門檻。話說回來,Datacasting究竟可以對行動通訊科技的立法有什麼樣子的啟示呢?我們從幾點看起: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難得看演唱會(很言不由衷,好像今年加去年就看了三場了XD),而這次又是我從入伍後就有在注意的FIR,心情更是興奮。剛聽FIR,就覺得這個曲風很不像台灣的,很契合我的胃口,原來這就是動漫人常聽的J-rock風。

雖然如此,聽FIR的機會實在不多,退伍後聽的管道反而變少,不過一直有個期待是再有個像FIR的樂團出現,希望能聽到更多能合我胃口的台灣歌手或樂團,可惜至今還未看到。這次正好有這個難得的機會(Pixnet送票),也在我其中之一報告剛結束之際(下個星期又開始了),就在這入秋之夜在台北小巨蛋看了這場「F.I.R. 第十行星世界巡迴演唱會」。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 Plotkin, Wendy,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Spring 1995; 61, 2; ABI/INFORM Global p.284


這是由Plotkin撰寫Rheingold這本《虛擬社群:向外深耕在電子化的新領域》的摘要,而我則將此篇更加以精簡化的摘要。

這本是與《Virutal Community》差不多時間出版的書,所以也是本早期的文獻,在網際網路商業化前的趨勢概念。Rheingold對於CMC(網路中介傳播)有相當深刻的概念,因此他從Internet、bitnet、BBS、Usenet、IRCs、MOOs,甚至是法國的Telematique、日本的COARA/TWICs的歷史概念解講起,進而推及到CMC是潛在性推動民主的力量,並以CMC存在的兩大威脅-商業化與預期性使用網路-會達成傳統獨裁主義目標之路邁進而感到憂心。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From Rheingold, Howard (1999), Whole Earth; Fall99 Issue 98, p18, 1/2p.



Rheingold在寫《Virtual Community》之後六年的一篇觀察與介紹。而在這段期間,他提及虛擬社群圍繞幾個主題:(1)是否社群真的是虛擬的、(2)是否隱喻(metaphor)降低了社群意義、(3)是否我們藉由使用Email與線上討論群體改變了社群的本質。當然他也提到虛擬社群的定義想的比定義的難太多了,而且更需要注意到虛擬社群的本質。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篇即將收錄於北大卡漫社第三本社刊中,是筆者經過幾年下來匯整的一篇或數篇稿子之一,甚至在筆者空檔之餘也打算將這些脈絡作更進一步的理論推導,畢竟這似乎沒有那麼簡單就可以敘述完成。
此篇主要敘述的就是近10年來興起的動畫卡拉OK活動的一些歷史脈絡及日式卡拉OK店家的興衰歷程,最後則引用Rogers的創新擴散理論來描述整個的可能性。畢竟是個了解這一段歷程的小品,沒有嚴謹的辨證,僅當參考之用。以下則是節錄的內容。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信管制已是個Common的議題,但要選擇何種教科書呢?管制經濟學還是什麼呢?這裡以澳洲生產力委員會(Productivity Commision)中挑出其出2001年的年度文件為範例,提出一些實際的案例與管制經濟學的意涵。某種程度來說,此文件讓讀者能以最輕鬆的方式進入,並且研讀相關的管制理念,還算滿理想的教材,以下是此文件第二章節說到競爭相關的議題的摘要。 

 


 

 競爭政策(尤其是接取科技上複雜正在改變的電信傳播的並行網路)是相當具有爭議性與困難性的話題。管制干預應該受健全的理念、效率、效果的測試之規範,而且須遵守最佳化的規範(如減少交易成本與增加透明度)。

電信政策所關鍵的基礎就是市場力,而此種力量有可能逆向去影響到有效率的定價、成本最小化,以及創新。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海誠在年初於日本的Yahoo! BB上提供這齣「秒速五公分」的第一話免費下載,那時大家對於其作畫品質與內容,其實都沒什麼太大的意見,因為就是讚啦!而且這個免費下載也改變一個網路行銷的模式,已從幾分鐘片段晉升為一個完整的一節,而且這並不讓閱聽人減少進電影院看片的可能,相反地,因為第一節的作畫水準極高,讓人更想要觀看新海誠是如何去做其之後的內容,這模式也成功的打入台灣,在8/31~9/6正式上映的七天,原本從日新威秀的小廳變到千人的大廳,可見票房的後勢驚人,而且在大螢幕也才看得到新海誠最著名的畫工!可惜筆者雖然拿到交換券卻太早前往而未能在換到大廳時觀賞,實在可惜!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台北曲藝團的相聲-秋逗,已宣傳數月,但當我知道他們要在之前的「紅樓」轉戰到「新舞台」後,我就不禁心理嘀咕,北曲可以禁得住新舞台的場地費嗎?其實主要考量的就是人數!在紅樓,氣氛相當怡然,看戲還可以喝茶,但是對主辦單位而言,座位相當有限,收入自然也有限,而租金顯然較低,不過觀眾主要是要看表演的,細看曾經表演的段子,重複的痕跡相當明顯,並且就事而論,沒有首演者來得好,例如謝小玲老師有次在紅樓的表演,記得演的是以前郎祖筠、劉爾金在『中華民國在台灣』其中的段子,但個人以為『中華民國在台灣』有那個連貫性在,而在這個單一的段子中,就明顯沒有那個神韻。
這次的秋逗,除了林文彬老師一向老練的竹板快書,即使是第一段的『秋後算算帳』與第三段的『母語講講看』,都有改編的新鮮感,加上第四段進入高潮的『八扇評評理』都顯得出「秋逗」全劇的味道出來了。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八月的因緣際會,難得採購了博客來超過1000元的商品。前面說得是好聽,其實是要湊數的關係,我才買下了馮老師的三月新書《我的微星麻吉》,伴隨的原因就是我也為瓦舍粉絲之一。
幸運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成為我壓箱底的書,反觀我看到了馮老師對於老作品的癡迷,也看到老師在「Mania」下所做的苦功。在看完這本書後,我回頭查一下資料,發現到老師對於「微星小超人」的著迷也刊登在在「尖端」出的《玩具酷報》上,顯然不輸給現今蒐集慾的玩家,而且更有一股對於著迷物的專業及情感。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段子是國小時候聽到的。
我那時看著新奇,因為好友都是相聲團的,也借了他們的台本跟著一起背誦,所以現在一些老段子中我也能隨口說著兩句。
時間久了,台本也消失的情況,好在現在的網路搜尋發達,順著關鍵字也找著了。

話說那時國小在社教館(現在城市舞台)聽的是西河大鼓版(我記得是老師表演),而在其他地方就是聽我好友的妹妹與同學一同表演,他們還有其他絕活,像是拉洋片、雙簧等等,除了默契,口白的不斷練習實在是打下基礎的重點。

在搜尋的過程中也看到了因應西河大鼓版的玲瓏塔與一般繞口令版的玲瓏塔。繞口令版的還是從Google的cache裡面抓到以前台北曲藝團放在網路的資料,所以趁這個東西還沒消失的情況下,趕快放上來與大家分享。

以下請觀賞著這玲瓏塔的妙語如珠。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有計畫要寫但一直騰不出時間與精力的文章清單。
我如果找到動力的話會持續補完。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96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審核8月24日在教育部網站上公告,隨即在這兩天於報章媒體也有相關的報導。為何我要說這又是大學評鑑呢?我們從頭想想一年有關的大學評鑑有哪些。天下雜誌系統的企業最喜歡雇用員工出自何校榜、遠見雜誌的校友向心力評鑑、各大學研究所的錄取率排行榜、教育部評鑑、教學卓越計畫審核等等,真的是數也數不清。這些評鑑到底代表什麼意義呢?對於學校而言代表什麼?對於學生而言又代表什麼?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太累...早上坐JR睡著到惠比壽..奇怪,為何原宿消失了....坐過頭了所以再坐回來。

原宿下車後,就先到明治神宮,逛了一圈,我只覺得,為何要下雨啊..
(話說明天中午十二點颱風在東京都上方...)沒有辦法好好自拍...可惜說,下次來的時候一定要找人來的啦....花了4500買繪馬及御守...(沒想到在此噴那麼多)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首先,我為何會將時間訂在這段時間呢?原因即這段時間是格主在大學動漫畫社團的參與時間點,雖然有點post-evidence,也就是我是返過頭去看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但是從這之中,也的確發現到這段時間經歷相當多的事情,這段時間的一些事情影響、加強目前動漫界的情況,也有一些事情當時雖然存在,現在卻是消失不見,也不再重要,甚至成為動漫圈的黑歷史。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