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稿刊登於香港Aniwave雜誌,2009,1月17日,vol.178,pp.60-61。
看過《食靈》(喰霊)第一部動畫版前三集者,確實會以為這是個看似主角全部被殲滅的片子,非常詭異,然而導演與製作群編排時使用倒敘手法來呈現,也真是佩服他們的賭注,尤其是「沒看過原作漫畫的閱聽人」。閱聽人觀看媒體時,重要的就是立即的觀感,尤其在資訊不對稱之下,況且這是「TV版」,好不好看其實就決定在前幾集的鋪陳。《食靈》的動畫風格,在還未進入主角神樂、黃泉倆緣起緣滅的回憶橋段前,實感覺頗有如押井守、今敏動畫電影的味道,現實、人、感情等元素交融在前幾集,但搞不清楚重點為何的殺傷力就很大了。在日本動畫大量產出,網路上普及率與即時性如此可觀的情況下,吾等已然與日本當地觀眾無啥二異,因此也不再是一味地成為接收者而已,老實說,現今如沒有這些有意思的方式敘述,實在難以抓住動畫迷的心了。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集稿刊登於香港Aniwave雜誌,2009,1月17日,vol.178,pp.60-61。
Dream Stage的雙姝-茅原實里與榊原ゆい的特色全然不同。茅原實里以氣質、「萌」、拘謹又開放的特質,榊原ゆい以艷麗、「大姐風」、開放又妖嬌的視覺特質,共同擄獲動畫、遊戲、聲優迷的心。榊原ゆい在去年(2007年10月28日)原有被邀請來台舉辦演唱會,但因相當內部之事由,無法前來*1。這次透過交際經驗多的FF出面,仍有意願前來,也算歌迷之福。以下本文主以茅原實里為討論方向。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集稿刊登於香港Aniwave雜誌,2009,1月17日,vol.178,pp.60-61。
即將到來的12/7,是茅原實里與榊原ゆい的聯合演唱會,FF命名為夢幻舞台(Dream Stage)。
為什麼會用Dream Stage這個字眼呢?其實就是茅原與榊原不為同家唱片公司所屬,因此同台的演出不只難得,而且確實要突破一些關鍵端點。以往台灣的舉辦單位如FF、SRE等,在邀請演唱會的對口時,大多是單一事務所或關係近的歌手之事務所,最簡單原因就是方便,喬事情容易,如SOLID VOX(影山等人的事務所)、FUCTORY RECORDS(I've)等。但在這半年甚至一年來,開始出現一些跳事務所的演唱活動,如栗林美奈實與美鄉あき、Angela與桃井はるこ、茅原實里與榊原ゆい,而且如果有發現到,這還皆是FF辦的,如果FF有想要發起如Animelo的跨事務所、唱片公司在台灣辦的話,這些累積能量的動作的確是不得不做的,並且也是持續測試水溫。當然也不得不說,近半年來各種J-POP、地下樂團、Anime Song歌手至台灣撈金的動作,雖然就如同我以前(現在的媒體也是)所述,演唱會形式是最容易「變現」的方式,但也最容易一翻兩瞪眼。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天網路討論板上突然出現動漫迷宣傳在「超級偶像」歌唱節目的表演,想想「超級偶像」+「宅男」,這是多不搭配的組合,但現在卻堂堂站在媒體上,成為另類發聲的動漫迷,筆者因此回想起這些年來動漫迷與媒體間不斷對抗的氛圍。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來我上一篇說明了我MaBIC入會的經歷之後,不久就有網友來詢問了,所以這篇是來簡單說明線上入會表以及其他要注意的地方。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道十年的奧井雅美,怎麼到現在都沒有加入奧井的Fan Club呢?這時候實在要說幾件事情耽擱了。
一件事情就是:Fan Club的資料怎麼填寫呢?在當初網路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Fan Club的資料大概都是通訊傳遞,這真的是非常麻煩的,現在透過網路就可以把相關資料填入、註冊報名,還有比這個更方便的事情嗎?
第二件事就是:海外會員收嗎?這是我一直猶豫之處,其實現在還是有很多只有日本國內限定的Fan Club。
第三件事情就是:繳費問題,當然啦,這對那種夠熱血的,靠跑單幫或特定店家,如九五的代辦服務等自然是沒有問題,但是一旦有上述海外會員是否收的問題,扯起來頭就大,我即使是想要匯,也。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年半前,我沒有在台灣觀賞福山芳樹的演唱會,而是至上海參加了奧井雅美在上海新天地ARK的演唱會,那時仍抱持一個為了偶像而戰之心,不顧一切而去(三天兩夜,回來隔天上課
)。那次的成果頗豐,不僅見到了奧井,也讓我之後對於兩岸三地的迷組成有更清楚的認識,才有去年在日本研討會發表的機會。(另可參考
此網站當時我在FF上的文章)
奧井在我迷ACG的歷程中,站在一個滿特殊的地位。她是我在知道林原之後,收集相關產品以及迷到現在的聲優或歌手之一。是從一而衷的感覺吧,既然迷了,就不要收手與放棄,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了解自己可以做的以及可以呈現出對迷標的的熱情與熱愛。當然,年紀一長,就會對娛樂性的、休閒性的會有退卻,這是在迷文化理論中是相當理所當然的,對我而言,我會嘗試去用描述性、論述性的方式把我對於這個迷標的的經歷作出整理,試圖在僅剩不知有多少的光陰中作出最後的貢獻,至少日後的人還能了解、知道這位是誰。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次JAM Project來台,有多少動漫迷去呢?是的,就是眾所期盼的約3000人。
觀察及以往的規模與趨勢,正如之前與其他演唱會的舉辦人員所說的,目前大致已經進入所謂的第二階段(穩定期),歌迷開始會有比較明顯選邊站的情況產生了,這是與演唱會增多有很大的關係。
這邊廢話不多說,這次有幸可以進場當工作人員,即使是前場工作人員,也已滿足,也很實在地了解這種無薪勞動的辛苦,雖然被人說沒錢賺(而且昨天開會準備不足還滿慘的),但是我覺得還是有所收穫,那就是除了參與這類型活動的場佈、了解內情外,也更貼近下田野與人實際的接觸了。站在研究近與遠的距離中之拿捏,分寸的掌握是重要的,重新成為下層人員,也是種重新的體驗。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表於臺北大學卡通漫畫社社報第19期,2008/6/2。
上次發表的《Justice to Believe》獲得一些迴響之後,這次繼續來談《Take a shot》。
《Take a shot》?給一槍?這是什麼歌曲的標題呀?在我接觸水樹奈奈與其作品的時候,歷程可以算是顛倒過來的,也就是先接觸曲子,才好好去看他作品與飾演角色,因此在看到這個歌曲標題的時候,更是覺得莫名,甚至連續兩張專輯內都有「T」、「F」字頭的歌曲,像是
Tears' Night、FAKE ANGEL、Faith還有這首Take a shot,因此我對於這些歌曲名稱也經常搞混,尤其當初只是聆聽而已。
但後來因為去日本與台灣唱卡拉OK之後,發現到其實除了奧井、林原、椎名、Super Robot、戰隊、美戰、老歌以外,其實應該要有更多歌曲的接觸,因此重新回來從水樹的
《supersonic girl》、《MAGIC ATTRACTION》、《DREAM SKIPPER》、《ALIVE&KICKING》來聆聽與尋找適合我感受、我跟得上曲風的歌曲,這首《Take a shot》就是其中之一。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個月前,網友J來詢問我有關大陸免費線上瀏覽網站的四處林立,對於台灣線上網站造成的影響,我想這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問題,也是我原本文章忽略大陸的問題之處。我這裡簡單用兩個方式來說明,一個是政經,一個是文化上,後者的文化問題,尤其在全球化的時代,台灣與大陸文字幾同,在次文化的接取上,更是不分彼此的。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表於臺北大學卡通漫畫社社報第11期,2008/3/17。
沒想到吧,本人從林原、奧井以外,還有其他的目標,對,與一般動漫迷一樣,就是水樹
奈々。我其實不用再說明奈々的歌曲是如何的,因為太多人說了,就像當初林原有多少人迷戀呢,不過我還是簡單從三方面來說她的歌曲。
一、曲風:水樹的曲風某種程度的一致性很高,就是疾快與亢奮,撇開少數的慢歌,從矢吹俊郎時代起就保持與奧井雅美初、中期一樣的調性,近期即使與Elements Garden,仍是高亢與快節奏,但從矢吹俊郎、大平勉會使用的銅管樂器(如Fire的薩克斯風)到Elements Garden的絃樂器(各式提琴、豎琴)等,表現出即使曲風相近,但是內容物的不同(編曲的替換),造成奈々曲風的多元性,也繼續造就她不凡的歌藝。
二、歌詞:現在的偶像聲優,如果賣向不錯,很快就得邁進歌詞的創作階段,水樹也是相當快就進入撰寫歌詞的階段。當然在台灣,日文即使是動漫迷必備之物,但對於歌詞的掌握如果不經人提醒,其實最多只有上述的曲風的討論以及「唱」歌詞而已,鮮少有歌詞文本的討論,不過我這裡小小說一下奈々的歌詞究竟是如何,我的感覺是她是從勵志型(Power Gate)、歡樂型(New Sensation)、撫慰型(innocent starter)轉到深意型(Justice to Believe、Chronicle of Sky),另外我覺得奈々的歌詞與歌曲的搭配受矢吹俊郎影響很深,尤其了解早中期奧井受矢吹俊郎「栽培」的這一段,更可了解歌詞的結尾與歌曲的停拍是非常不一致的,這也使得歌迷想要唱的時候困難度就加深了。
三、形象包裝:華麗、多變,說奈々是「百變公主」我想應該沒人會否認,不僅在PV上的,甚至在演唱會場合更是如此。唱片公司試圖塑造奈々是個節奏力、動作靈活度、場合搭配力極高的人,因此在演唱會場合,可看到她活力的一面、華麗的一面、洗鍊的一面。我們從Justice to Believe在東京武道館橫濱arena的演唱會舞台秀中,就可以明顯看出奈々魅力的一面!而且,精幹之餘帶有帥氣。此外會不會覺得S.H.E.的Hebe某一面與奈々還滿像的呢?(不像的話,就當我在幻覺吧)
水樹奈奈2007年東京武道館-Justice to Believe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同意轉載至
《聯合動漫週記》Vol.540、
《聯合動漫週記》Vol.541
這些天是年度的書展,正好因為碰到了一些出版社的人、譯者、網友的詢問與朋友的好奇,再度檢視了現在漫畫的線上瀏覽市場。說真的,台灣現在漫畫線上瀏覽,比起當年燒錢而不知所謂的行為,理當好很多,然而就是因為這些時間的沉寂,重新構思進入這個市場者也在蠢蠢欲動中。
台灣線上電子書的風潮在Web1.0達康公司熱起的時候出現,台灣基本上是跟隨外國的腳步進行,國內早期從學理上研究的也相當多,但是在社會、商業模式的進展到達康破滅之前就已停滯,原因很多,大部分後驗的角度看是認為使用者端無法習慣此種型態的閱讀方式,也因此無法形成營運模式,此話不無道理。
最近,聯合線上又開始做線上漫畫瀏覽的生意,標的是彎彎,販售的是全新的內容,我從國際書展現場的展示與網路上的搜尋看來,一方面是販售PDF的電子書,一方面也像以前的一些介面用flash動畫方式的觀看來付費,顯示出與紙本書的不同點。聯合線上看到彎彎原本就是網路四格作家,所以這次自然以網路的形式來銷售,尤其是有九把刀網路書的經驗後,更是想嘗試進入漫畫線上瀏覽的市場,不過讀者會因此而用另外的錢付費看嗎?就像是阿貴的動畫,春水堂後來主要賺錢的部分也是轉向電視台,對於最終消費者也不像最初一樣關注了。
當然不可小覷的是這幾年線上瀏覽的機會越來越多,對於網路依賴與長期使用的人也是見怪不怪(像是網路成癮的研究就需要換別種題型詢問,不然已是物換星移)。這幾年聯合線上在資料庫查詢的業績嚇嚇叫,吸收的會員層眾多,因此在現今的情勢下,藉由它的優勢提供新的服務的確勢在必行,且在Web 2.0的社群模式下,磁吸效應是很強的,不過如果很一廂情願地認為市場已開,就不甚明智了。
因為漫畫的線上瀏覽市場是總體電子書的其中一塊,所以市場性更小。科技的導入雖然在科技決定論者上是個強心針,因此像是速度更快、更便宜的3G、4G(如WiMAX)等通訊技術的進入,難免又會給人無限的遐想,例如等待時間縮短、價格降低而促使使用者習慣改變,然而畢竟在下所學並不是技術的領域,對於此種看法微詞甚多,因此使用者導向面仍是我所關切的。筆者2003年曾初生之犢寫一篇線上漫畫線上瀏覽的發展現況初探,雖然距今多年,仍具一些參考性,以下是筆者小小綜整了現在漫畫產業與網路、手機閱覽在台灣的商業市場碰上的問題: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明顯地,標題已算寫了大白話,就是台灣動漫迷在經歷一年的動畫歌手演唱會後,真正入場消費的人數究竟與期待是否能呼應?
2006年9月的福山芳樹演唱會門票開賣,30分鐘內賣完600張票;2007年4月開賣的影山、遠藤演唱會門票,總數約2400張,最後約有八成五票房;2007年5月初開賣的KOTOKO演唱會,一天時間完售約1000張票;2007年11月中販售的
栗林、美鄉演唱會門票,總數約894張,最終數字約800張;2007年12月販售的下川美娜演唱會,可購得門票總數500張,至開演前一天總賣出300餘張。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原本想要做的是台灣動漫畫產業的競爭、管制的分析,但是發現台灣動漫產業在管制上,除了在內容上較有可能發生狀況而有限制之外,結構上還不曾發生過管制上問題,當然我們可以了解上市面上廠商的競爭,大概就是這些出版社、代理商了,要再進入幾個已經有難度了,這並非是法令(公平法的問題),而是市場自然機制而產生的。雖然我們也知道這幾年的版權金也有提高的現象,可是這些也並非是競爭上的違法,而是市場的作用,自然也無法用這個角度來看,最多只能從消費者的觀點出發。不過這個因為內容上的限制以及其他法令而產生的市場現象,我倒是認為確實是可以進行論文之處,這對於動漫、文化產業的脈絡可以有所了解以及貢獻。原來陳仲偉所寫的主要是漫畫的文化面部分,如再能加入動畫代理業、漫畫代理業的脈絡,應該也是個可行的方向。
營業項目
|
市場與進入難度
|
動畫CD
|
市場小、但進出頻繁,代理金相對不高
|
動畫精品授權
|
市場大,因不同商品而有不同之代理金。熱門商品甚至與動畫代理結合,須付出高額版權金(時間的推移下,門檻日漸提高)
|
動畫代理-家用DVD
|
市場中等,約96~00年,代理金相對不高(約500萬),進入容易;2002年以後,版權金提升,甚至要代理全亞洲代理權(有可能上億元,進入變難,但有資金者仍進入容易
|
建立專有動畫頻道-業者製
|
96~00年,有線頻道有首華(和信)(盜版播放)、木喬(後併為東森) (盜版播放)、中都(與動畫代理商合作),後皆結束頻道事業,市場不如想像中大,且轉而將這些結束頻道的影片放置於其他自有頻道中
|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CONICO動畫(ニコニコ動画)網站是由日本最大的討論區2 Channel(2ちゃんねる)的經營者-西村博之所建立起類似於YouTube、Google Video等的影音網站。NICONICO動畫特別之處在於其使用者與部分2 Channel使用者相當類似,這種類似處從使用者的結構、習性、文化可以獲得驗證;此外NICONICO動畫的介面也有創新,最令人感覺奇妙的就是所謂的彈幕式留言,這種方式除對於閱聽人觀看時的互動有很大的效果外,也讓其他公司積極效法,改變或是改良成其他的影音評價模式。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篇跨地區的比較,而且距現在也是有半年的時間,以情感上來說,也較能以不誇張、更平靜的方式陳述。了解這個香港演唱會脈絡的人其實不是很多,也或許有更多的想像性是在這個背後當中,並且值得玩味。這篇除了會有區域比較,也有商業概念於其中,也有文化毗鄰意涵,也有迷文化氛圍,也有社群交流,雖寫得不夠深入,也或許可以了解這個演唱會有的承先啟後之可能存在。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際網路具有匿名性與便利性等因素,這些在虛擬社群內仍具以上性質,也產生一些衍生性的觀點,如以Kollock與Smith所述的四個虛擬社群參與動機觀之,其中「增加認同」的內涵之一也就是名譽系統的鑲嵌。動漫迷透過「相同代號」的匿名來讓網友了解彼此在社群的位置,並且貢獻度高、留的時間長的迷則可能變成「版主」、「前輩」、「大大」,這些匿名的代號反而創造出在社群中的社會資本。舉例來說,台灣某動漫評論團體成員從90年代初期出現,從動漫評論雜誌上的代號變成網路上的代號,2000年因媒體而曝光時,成員仍維持網路上的代號在媒體上出現,其實就是不希望此代號的效果消失,並且匿名性比真名更有號召力,動漫迷更容易在「線下」辨認他們「線上」的名字,像是在動漫迷的活動中,以他們的代號稱呼時會更有認同感。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參加FF、逢甲大學庶民文化研究中心舉辦的『台灣動漫文化研習講座』的過程中,wch2給我看了這篇的初稿,我那時覺得這傢伙終於有想要好好整理自己所想的東西,似乎要有點作為了,心理是對於他的轉變感到興喜,不過也對於他的一些概念在那時就有提出我一些不同的見解。雖然他最後的稿子與他原本寫的有點不同,不過仍然算是篇完整的稿子,至少是個出版物,瀏覽性及價值性都較高,因此我就對於此篇作出我的看法。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新海誠在年初於日本的Yahoo! BB上提供這齣「
秒速五公分」的第一話免費下載,那時大家對於其作畫品質與內容,其實都沒什麼太大的意見,因為就是讚啦!而且這個免費下載也改變一個網路行銷的模式,已從幾分鐘片段晉升為一個完整的一節,而且這並不讓閱聽人減少進電影院看片的可能,相反地,因為第一節的作畫水準極高,讓人更想要觀看新海誠是如何去做其之後的內容,這模式也成功的打入台灣,在8/31~9/6正式上映的七天,原本從日新威秀的小廳變到千人的大廳,可見票房的後勢驚人,而且在大螢幕也才看得到新海誠最著名的畫工!可惜筆者雖然拿到交換券卻太早前往而未能在換到大廳時觀賞,實在可惜!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我為何會將時間訂在這段時間呢?原因即這段時間是格主在大學動漫畫社團的參與時間點,雖然有點post-evidence,也就是我是返過頭去看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但是從這之中,也的確發現到這段時間經歷相當多的事情,這段時間的一些事情影響、加強目前動漫界的情況,也有一些事情當時雖然存在,現在卻是消失不見,也不再重要,甚至成為動漫圈的黑歷史。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