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晚上時,將這次同人誌展時出的《動漫研究記事》,寄賣在蛙蛙書店囉。
歡迎前往選購囉!
星期四晚上時,將這次同人誌展時出的《動漫研究記事》,寄賣在蛙蛙書店囉。
歡迎前往選購囉!
我以個人(社團)名義在同人誌展(Petit fancy)的初登場,即將在下週展開啦!攤位名與擺攤時間如下:
名稱:ACG動漫迷的秘密會社
時間:4/24 (日)
位置:C04(在咖哩東(C02)旁邊的旁邊,好位置中的好位置。C03是我學弟校工借「易仙畫坊」的位置擺攤。)
商品名: 動漫研究記事(2001-2010)-基礎篇
商品內容:約100頁,95%都是文字的研究記事。
商品大小:A5判
販售價格:150元(於網路上預先告知購買者-透過plurk、FB、部落格-,特惠價:140元)
初回商品特典:特製書衣版本(封面設計:咖哩東)-女性版封面與男性版封面兩種(男性版僅製作10本)
(樣本圖如下:)
初次取得社團入場券,好棒啊!!!
不過看來當天要餓肚肚了...
第十九屆台北國際書展甫於2月中旬結束,觀察本屆國際書展,以延續去年國際書展的數位電子書為主軸,亟欲展現電子書已然來臨、不可輕忽的態勢。想起前年資訊展與去年書展時,各家業者紛紛採用電子墨水與電子紙的載具欲進入市場,例如國內業者遠流、BenQ展示金庸機與nReader,日本業者富士通展示彩色電子閱讀器等。然而就在去年書展開幕之際,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發表iPad平板電腦後,造成新的電子書熱潮,並且讓原本想投入電子墨水載具的業者旋即重回平板電腦的懷抱之中。
圖1 android手機載具
圖2 中華電信Hami書城的Flash體驗展示
圖3 電子紙閱讀機
iPad風潮持續至今,所帶起的電子書熱潮不免讓人回想起十多年來電子書的發展脈絡。第一波電子書熱潮是在2000年~2001年的「達康泡沫」產生後,才發現到部分產業是適合達康(網路)經營,部分事業須透過不同的商業模式而得以營運,例如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com)就是逆勢成長的少數公司之一,這因此刺激擁有通路書店的業者紛紛加入了網路書店;此外部份達康公司的成功也刺激擁有內容卻無通路的出版業者,欲透過網路電子書的形式來發展成自有的入口網站,反轉愈漸減少的出版物銷量。
平板電腦也在這一波電子書熱潮時開始推出。2002年微軟宣稱於次年(2003年)底,平板電腦將佔輕薄型筆記型電腦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與筆電業者(惠普、宏碁、富士通、恩益禧、東芝、優派等)聯手打造電子書的設備環境。2005年之後,液晶面板由於成本不斷降低,各式掌上型載具亦趁勢而起,接受度不斷提升,如GPS成為車用基本配件之一,加上設備及內容業者也抓住使用者眼球的機會(eyeball-catch),加值附帶的車載電子書服務成為這些業者進入這波市場的契機。
第二波電子書熱潮於2007年底逐漸形成,由Amazon的Kindle電子載具吹起號角。Kindle採用電子墨水技術的電子紙,不同於以往LCD需要用其他發光體來照亮像素,反而類似一般的紙張,只需要藉由平常環境中的燈光來顯像。也由於其只是透過反射光來顯像,不用再透過需要耗電的背光顯示器,極為省電,因此與一般紙張的效果較為接近。當然Kindle不只是電子紙的設計而已,在載具的設計上主要以3.5G網路下載電子書,並搭配SD卡的外接讀取電子書之方式,亦與以往的平板電腦的多元讀取(光碟、記憶卡、USB快閃磁碟、網路)截然不同。此種獨樹一格的做法相當大膽,Kindle卻仍席捲美國出版市場,逐步帶動全球的電子書市場。
Kindle刻意區隔平板電腦的設計,亦成為iPad概念的雛型。2010年4月,蘋果正式推出iPad,最初被許多評論者認為這種介於iPhone與MacBook的載具行得通嗎?不過iPad仍然打破眾多人的眼鏡,從販售數字中見得比起熱銷的iPhone快三倍之多1,這激起硬體業者發展平板電腦的動力,例如三星的Galaxy Tab、Motorola的Xoom、Viewsonic的ViewPad、華碩的Eee Note、BenQ的Tablet R100、HTC的Flyer等等,傳達出業者分食平板大餅的時機似乎到了,或許也達到宏碁王振堂所期待「平板電腦達筆記型電腦的20%才有影響」2的契機。
綜觀第一波電子書的起落與第二波電子書的風起雲湧,大致可歸類為三種關係-技術(如電子載具、電子紙、網路資料庫)、平台(如iTunes、Amazon)、內容(如角川書店、城邦)-的競逐。
讓各位感到驚訝了,睽違(?)N年(15年嗎),小弟在下敝人我呢,要在4月的PF中正式登場了。這次受到大大的關切,讓我有些誠惶誠恐,不過呢,我會盡力的!
攤位名與擺攤時間如下:
名稱:ACG動漫迷的秘密會社
位置:C04,在咖哩東旁邊的旁邊,好位置中的好位置
時間:4/24 (日)
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常有的娛樂之一是到KTV唱歌,發洩情緒以及調劑身心,這類的KTV多設在都市的精華地帶,人潮眾多之處,而另一種也是唱歌的地方,就在我們週遭的社區當中,那就是家庭式卡拉OK店,多是鄰里周圍的住戶,歡樂聚會之用。但是,能想到KTV、卡拉OK店這種平易近人的店家,卻是「八大行業」嗎?
喔喔!竟然通過了!這實在太令人驚訝了!感謝Griffin大大!!那我真的要好好用僅有的一些時間撰稿啦.....
這幾天又是我教會的朋友出遊跨年的日子啦,這次挑的地點是九份,由於我半年前有與其他朋友一起去過,所以這次的行程就是由我來規劃囉。
不過這次同伴突然有婚禮的行程,所以又得幫忙安排大家可以湊和的時程,相當繁雜,還好皇天不負苦心人,旅程順利完成啦。以下是預算以及行程規劃一覽囉。
上個月去了趟世博,花費不少,等於是讓我一個月的大部分薪資都消耗殆盡,不過挺值得,也讓我體驗了四年前的上海與今天上海的不同。
當然啦,花費的金額絕對是出國的重要指標,趕快將我已經快要淡忘的花費寫出來吧,單位以人民幣(RMB)為主
在本座談會中,我其實想要討論的問題有三,一是我們究竟說的「Otaku、御宅族、宅男…」到底指涉的是誰?二是從產業來看,透過這些人來做市場目標族群規劃,究竟會面臨哪些問題;三是動漫迷、同人在自娛之餘,究竟怎麼面對未來之現實。
近年台商在中國的零售市場與通路發展愈形興盛,無論是台灣業者、日本業者、歐美業者,甚至是大陸業者都搶著進入。筆者於10月底至上海考察,發現上海的便利店與06年筆者來時已有相當之差異,而且便利店的形式與台灣的愈來愈相近。當然,所謂的愈來愈近,仍有一段差距,尤其是現在台灣便利店的各陳列架(Jargon:檯帳)間距已有擴大,而上海便利店仍是窄身通行;但有趣的是,上海便利店仍有諸多現今台灣的風格,譬如座位區、Kiosk、現沖飲品區、麵包區等等,也就是呈現出過渡時期的實驗站。
筆者以為,業者於大陸營運便利商店時,仍然必須保持一定的便利店的遊戲規則,趨勢來看,一站購足已可能成為另一個超商差異化敵手的方式(但不是一步到位),而且使用Kiosk、智慧生活的便利性,對於連鎖便利店的差異化則能成為消費者潛移默化下產生品牌上的歸屬感。
「NICONICO動畫」應該是現在入門到進階的台灣動漫迷所必備的精神食糧之一。NICO動對於想以Web 2.0概念出頭的業者來說,是個很好的案例,因為NICO動不同YouTube只是以廣告與大型業者的合作來當作Base試圖來打平收支,而是透過更多社群互動的方式,以實際的行動來不斷改善、建立B2B2C的營運模式。本文以筆者的論文為基礎,少見描繪了NICO動的整個歷程,也內隱許多動漫文化上的現象與分析;同時本文也剖析了NICO動在受歡迎背後的獲利與著作權議題,若影音分享網站或是Web 2.0網站打算投入以及持續營運,除了需持續培養社群文化,亦得留意這些提及之問題。
經濟日報在9/30的社論〈NCC走向智慧型管制〉寫得令人莞爾。其實我昨日晚上才看到之前在TTC的同事的email,知道晚報寫了台哥大與凱擘的合併案NCC要准了,雖然這個透過蔡家雙董的資金成立的第三方公司來合併凱擘早在八月就知道他們該如何做,不過看到時仍不免驚訝其手法之巧妙,真的是商場老手,並且看到其資產之豐,讓他們的聯貸案都可以輕易過關,真的令人稱羨!
由於現在的計畫正在研究7-11,因此上級指導員特別要求我們閱讀有關7-11的文獻,以了解其企業的文化及研究有關的事情。此外,由於台灣的7-11借用日本7-11很多層面,因此有關日本7-11的老闆‧鈴木敏文的書籍,也是我閱讀的文獻之一。
本書由於是我第一本閱讀的7-11相關書籍,因此即是透過裡面的各個建言,來理解7-11的經營過程。這些建言,基本上就是老闆的經驗談,但雖然是95個建言,許多的概念充斥著說理類似卻觀點不同,大概總合起來只有60個建言而已,其他都是用換句話說的說法來描繪,因此我在整理時,其實是一直在彙整其概念在同一個區塊而已。
我幫我這個Team釐出以下約16本有關7-11的中文書籍。
今年二月台北國際書展的業者邀請了日本聲優(配音員)釘宮理惠,引發台灣動漫迷前所未有的排隊狂潮,也連帶地增加會場其他銷售週邊產品的各家業者人潮,滾入了錢潮。看似突發性的熱潮,台灣其實從20年前的盜版錄影帶時期起,即有聲優迷的出現。約15年前,專門的網路動漫BBS站隨著網際網路的起步而興起,聲優專板在此時陸續成立;往後哈日風興起,同人誌展主辦者、動漫代理商、唱片業也趁機於2000年起展開第一波邀請聲優來台訪問,此時聲優後援會透過網路趁勢而起,成為往後這些活動中最主要的參與者與帶動者;隨著這10年來各種動漫展的舉辦,聲優偶像式的造訪已成為活動定型化模式。
二伯今天(2010/5/11)下午17:16過去了。
今天早上,家中突然接到電話說二伯病危,爸媽與我馬上啟程前往中壢某醫院探視。我尤其記得中午12:20在抽痰時,二伯還能有所反應,並且有發出聲音,媽媽帶領爸爸與我誦唸天主經、聖母經等,祈求天主聖父、聖母與耶穌基督降福二伯。我們14:00從中壢離開,我在車上想說看心跳與血壓都仍穩定,應該還不至於很快吧,然而在我回到公司去上班的途中,二伯悄然過去,直到我回到家才從爸爸口中聽到,萬般唏噓,嗚呼哀哉。
NCC近期提出《有線廣播電視法》之修法草案,其中對於有線電視以往的51個經營分區,一次到位變成一個經營區,改變之大,是順應數位匯流及國際趨勢下所做出之作為,然牽涉的層面極廣,吾人不妨從日、韓的環境來對跨區經營後續業者之消長,提供一個參考。
奧井雅美終於要到台灣開個人演唱會了。
(請參見網頁:http://makusonia.com/information/archives/21.html ,巡迴場預定要到台灣與韓國。)
從06年11月4日與福山芳樹的演唱會對衝後,奧井雅美除了在JAM Project兩次來台的演唱會中登場外,就沒能單獨登場演出。
奧井的舞台魅力不用我說,從97年以來,每年定期的演唱會所不斷精進的磨練,自加入JAM Project以及成為製作人後,更上一層樓,展現的巨星架式已非同日而語。
今年奧井預定5/8來台的演唱會,可說是繼福山芳樹、影山浩宣+遠藤正明之鋼鐵兄弟後(另可加上北谷洋為FF高雄場的特別來賓),現行JAM Project全員可謂全數到齊。
當然,作為一個長期觀察者而言,還是得說出公允之事,近年奧井的曲風不若以往平易近人(或說是動畫歌取向),無論是兩岸三地能真正跟上腳步者幾希矣,盼能做出真正亞洲巡迴的風格,除了最新專輯曲之外,至少五分之三者,建議為老少咸宜之動畫歌曲,這才真的有海外進出的可能。
Animelo Summer Live預定要在2010年11月在上海舉辦,再度讓華人圈掀起波濤。從2005年DWANGO嘗試舉辦跨唱片公司的動畫、聲優歌手演唱會以來,Animelo的招牌愈見醒目,以DWANGO旗下lantis為首的歌手們,亦陸續前往兩岸三地演出,企圖在市場上佔得先進者之優勢。本文以為,日本的唱片公司、經紀公司、演唱會舉辦公司對於第一次的Animelo試圖舉辦於上海固然為佳,也想當然爾看得出其地理上的要衝與經濟區位之優勢,然而,不了解整體市場型態會有消費能力、文化性等背後因素的支撐,實難有真正「進出」的可能。
前天與妹妹約好去中壢吃飯,隔天之後,她卻跟我說,「現在已經完全不記得昨天發生了什麼事了耶,好誇張喔!寫不出來,寫超短的,而且很沒fu」。(她有寫日記的習慣)
我就用這也很沒fu的腦袋,花了五分鐘將當天的事情簡略如下,兩篇文章對照之下,頗有意思(話說我是在還沒看到她的po文之前寫下來的)。
2.5次元在彼岸是個頗為熱門的名詞,但台灣卻少見此一概念的討論。本文以為,這類新名詞其實在涵義上皆非原創,而是刻意創造出來,但本文仍從「2.5次元」的幾個特性著手,探討其背後涵義,期能喚醒閱聽人在面對這類名詞時勿踩泥淖而喪失詮釋的能力。
已經學了一年多的韓文(每週一次),其實一直不斷興起一些感觸與疑問,或許這之中可以很簡單就一語帶過,但真的就那麼簡單嗎?例如,從我學的一開始,原本將近30人的大班中,裡面的男生只有兩位(比例來看是1/15,不到7%),到如今,男生的數量一直沒有增加,即使補進來的學生也都是女生;上課的女性同學,99%(其實我不知道那個1%是誰)都是韓fan,包含戲劇類的、音樂類的都是,而且迷男性組合的,大概是80%以上(其實這也是自己估的,因為會迷女性組合的,也是會迷男性組合);男性同學,包括我,學習的目的都非迷社群取向,多是工具取向為主(工作、成教)。為什麼會如此?因為看韓劇、韓樂的人就是以女性為主啊,男生自然比較少呀,但我們去看現在韓商公司在台灣也很多,裡面的員工不乏男性,但為何還是如此?從這個疑問與我個人的推測之中,筆者對於今天在PTT數字板的文章,提出自己的見解。
NHK紅白歌合戰在11/23號公佈水樹奈奈入選紅組歌手群之中,震驚各界,她不僅是第一次登上紅白歌合戰,更重要的是她成為第一位登上日本具有極高象徵意義歌唱舞台的聲優,打破以往所有歌唱聲優的紀錄,是為「聲優」正式踏入流行歌唱界的指標。
水樹奈奈處於日本的第三次聲優潮的中段班,她具有多種第三次聲優潮的特性,本文即是透過歷史回顧、唱片業動向、聲優界的脈絡,來分析現象背後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