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2025/3/18)中午我剛好在聽「News98」廣播的一點鐘整點新聞播報,突然讓我聽到由自然輸入法團隊(網際智慧)所開發的AI聲音「雅芳」來做播報,最後這段新聞播報雖然仍有宣告是由「戚海倫編輯、AI語音播報」,可是這確實是一磅重擊,敲得廣播界很暈啊!
(3/24 13:00整點播報仍然是AI播報)
為何能很快就聽出來是雅芳呢?因為前年(2023年)YT上最有名的山道猴子的女主角就是由「它」飾演,而後網際智慧所開發的聲音就逐步在Podcast圈、YT圈上擴散出去,因此現在只要聽到是這個聲音,馬上就知道是AI聲音。
話說除了News98之外,大概在今年三月初,我正好也在其他的廣播電臺的整點播送節目(如城市廣播網),就有聽到一樣的AI聲音播送新聞,當時就覺得「小電臺」嘛,這很正常,但沒想到連「趙少康系統」的「News98」也檔不住這個趨勢了嘛?(中廣新聞網三月也在下午時段進行AI語音播報)
早先廣播為了能加強收聽率,新聞是最能吸納耳朵的內容,但小型的廣播電臺又沒有這些記者去跑新聞,因此就有與東森新聞、TVBS新聞等做剪輯製播的方式在整點播放。
另一種方式則是聯播網以及「各種系統」的聯合製播,形成的新聞節目。比方News98與飛碟電臺由於都在古亭的大都會國際中心的26樓與25樓,而且基本上是趙少康系統的,因此20年間新聞記者與主播群其實是兩邊跑的與互用,爾後媒體界競爭更加激烈,廣播更為淡化與市場消弭,News98除了先將記者群逐步撤出(有些到中廣,有些轉職到政界或擔任公關、發言角色),原先是做Live新聞播報的都轉為變成與飛碟共同製播,最後省成本之下變成與中廣的新聞內容借調編輯製播。此外,甚至有中廣的國際編輯記者戚海倫借將到News98來播報整點新聞,或是重點的12點新聞或是六點新聞等,不過飛碟電臺的新聞台主播劉佳娜、彭建平、丁珍珍就沒有借調到中廣播新聞。而到今天(2025/3/20星期四)觀察,News98 下午一點新聞是用中廣的實習生主播廖嘉嘉來播報。
話說從省成本來說,理當AI播出的成本應該比較低,不過因為還要去算AI的語速與陰陽頓挫,要能像一般主播編輯好文稿然後直接就播報,在此時的實務上還是有點時效性上的問題。
不過若是能有多一點的文字編輯語語音檔輸出時間的話,AI語音大概會是非常可怕的,像是網際智慧已經有「VoAI絕好聲創」這個平台,裏頭試聽的聲音已經真實到難以辨認AI,甚至有看到一些Podcast已經用這些AI聲音做錄音了(遑論目前市面上、YT圈內非常普遍的中國大陸的AI聲音),大大對於所謂的旁白、聲優、配音員有著極大的取代危機。之前由在《七龍珠》中有宇宙帝王之稱弗力札配音的中尾隆盛所領導的「NOMORE無断生成AI」,就是日本聲優群非常不願AI讓自己的壓箱絕活變成取代或是廉價品。
有人提NHK在多年前就有AI主播的出現,但從當時的影片來看,其實還太嫩,那種動畫品質實在小兒科。後來如台灣民視的AI主播播放,才是真正的噱頭,而且到目前持續播報,聲音也是雅芳、動畫合成品質就顯得好了一點(但怎麼都像是韓國藝人哪)。但電視臺的AI主播的衝擊力倒不像是廣播電臺,原因是電視臺其實目前還沒有缺主播那麼誇張的情形,因為現在的主播重點就是要浮上檯面,就是要持續推陳出新,就像是現在著名的職棒啦啦隊,各個隊員都是來比誰的人氣高,這只有「年輕」才是本錢,所以一直都是由AI主播播出,並不會對於電視臺的受眾會有多大的加分,所以AI主播在電視臺就是一個純粹填補空檔的噱頭。
AI主播對於廣播電臺(尤其是過往有著新聞記者群的電臺)則真的是有存亡的感覺,就好像夜間公車一樣,這些AI主播仍然是可以夜間播報的,只是差別在於,過往半夜不會有播報是因為受眾人不多,到現在廣播聽眾本來就不多的情形下,即使有AI主播在半夜播送似乎也沒有意義。但AI主播在白天的播報確實是有影響,因為白天的聽眾是真的要聽當時的時事新聞,所以由編輯臺編輯新聞文稿好後再送至程式生成輸出,只要這段過程是順暢的,基本上真的就只有取代一途。當然人對於「真人主播」的依戀性是存在的,對於AI主播是否有依戀性,可能又要從電影如《Simone》這等AI偶像來看了,不過這就不是這次的主題了,簡單來說,真人主播的依戀性我認為應該是強於AI主播的,至少現在是這樣的,因為真人主播的不可取代性高,有價值。
最後,就是看這幾年AI必然的蓬勃發展,所帶來的媒體產業的巨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