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我在臺大智活時,因著MOD的國科會專案在《台灣立報》寫了〈零電視族群的出現與影響〉,闡明當時國內外對於零電視與客群轉型。
2013年6月的數據顯示,有線電視戶498萬,MOD戶120萬(粗估有一半是重複訂戶),總有線電視數粗估560萬。(中間經過NCC不斷追查有線電視用戶的黑數,逐年攀升到2017年的528萬戶)
而今,MOD自2018年11月用戶數增到200萬後,已凍漲了6年。中華電信為了要強化視聽用戶數的增值,以讓在財務、股票市場有所活絡,將Hami的用戶也包含在內,粗估為133萬,因此2024年底中華電信總視聽用戶為333萬戶。若以MOD與Hami的重複訂戶數也推定50%來看,用戶數為66.5萬戶,則中華電信的不重複視聽用戶為266.5萬戶。
若仍用十多年前的MOD與有線電視用戶為50%的重複訂戶來推估,2024年底有線電視用戶數438萬,加上MOD不重複訂戶為538萬戶。此時若與2013年來看,目前有線電視習慣的收視轉移率似乎還在可控範圍。
當然,真正有看有線電視習慣的,我們從十多年前就已清楚知道已轉為年紀長的用戶群,就像是龍山寺的長輩社團一樣可以三五成群,只要有個電視坐下來,可以泡茶聊天,因為就是一個輪播有聲音的概念,有溫暖。所以真正訂有線電視者有看電視,很多年來已經愈來愈不多了,開機率恐怕都成為問題,像是我自從成家後,小孩出生,目前雖然訂有北都,但基本上是使用網路寬頻服務,真正要看電視的機會很少,除非像是跨年、紅白歌合戰之類的會看。
再從2023年底的OTT調查付費用戶來看是580萬用戶(中華電信(Hami Video)40.6萬、遠傳friDay影音52.2萬戶、台灣大MyVideo 52.2萬戶、Netflix 121.8萬戶、Disney+ 98.6萬戶、愛奇藝34.8萬戶),至2024年現在應該數字會更高(由前述就知道Hami的用戶應該是在133萬),因此跨界多螢看早已從十多年前還是新興現象變到現在已成為主流。
文策院的報告中也是錦上添花(雪上加霜?),有線電視用戶與OTT早已黃金交叉。基本上,有線電視的多合一戰略是早已出擊的概念,不這麼做,就是瓜分到MOD上,畢竟現在大家都要用網際網路。同時OTT可吸引眼球、佔據多數空閒時間已是不爭事實,零電視族雖然只是個行銷用語,仍有其意義。我們繼續看待這分眾市場,尤其是老年人愈來愈多之下,這種去有線電視化應該還是有其極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