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日本總務省公告「日本FM廣播頻譜擴充調查」,持續針對FM中繼的頻譜給予既有FM業者使用的調查。

在看到總務省公布FM等聲音廣播持續改善作業與頻譜相關規畫的同時,回頭想一下當年我曾協助NCC進行2018年與2019年廣播事業的「107年108年廣播內容製播暨營運發展研討會」的專題演講,當時有研究關於日本的廣播數位化。原本後續看的時候是看到他們已在2020年3月結束「多媒體廣播」i-dio,後來再重看總務省的《情報通信白皮書》後,驚覺他們的FM廣播與社區廣播竟然還逆勢上升,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20250211_日本廣播數量.png

當然日本廣播與台灣廣播一樣,聲音廣播營業額持續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圖片來源:日本運動),但對日本於此行業持續發展,仍然是深感佩服。民放聯的調查指出,FM的市場約為600億日圓、AM的市場約為800億日圓,日本AM的規模真的很誇張。

日本FM廣播持續進行改善作業,台灣呢?

話說從頭,日本與台灣的廣播頻譜部分相同、部分不同,如下:(參考自時任電信總局的陳書銘編審出國報告,2023年任NCC內容處副處長)如FM是76-90MHz,台灣則是88-108MHz。

頻段 日本 台灣
調幅(AM) 560kHz-1260kHz 526kHz-1606kHz
調頻(FM) 76MHz-90MHz 88MHz-108MHz
電視(VHF) 90MHz-108MHz、168MHz-222MHz

76MHz-88MHz、174MHz-216MHz、216MHz-230MHz

電視(UHF) 430MHz-770MHz (23CH) 470MHz-960MHz(20CH)

在廣播要面臨數位化時,日本照往例就是要自創技術,歐規數位電視為DVB,日本就要創個ISDB。同時,歐規的數位聲音廣播稱為DAB,日本就來的ISDB-Tsb,從2003年在東京都與大阪實驗播放,但2011年NHK使用手持式行動電視的ISDB-Tmm技術後(稱為NOTTV服務),ISDB-Tsb黯然退出,想想ISDB-Tmm都已是手持的廣播多媒體服務,當然就不會用技術含量低的數位聲音廣播了。

不過在2011年日本完成無線電視數位化後,總務省在V-Low(90-108MHz)的頻譜上就開始規劃90-95MHz將用於FM補完中繼臺政策,讓AM逐步推進轉為FM來在這個頻段使用,而99-108MHz則用於V-Low Multimedia政策。所以2015年NOTTV停止服務後,2016年日本的一家公司i-dio又將ISDB-Tsb推出。又2019年AM轉為FM政策推出,試圖在五年後逐步推動

台灣在2005年核發6張數位廣播執照,最後一家業者(寶島之聲)在2015/6/30執照到期。2018年終於進行第11梯次廣播釋照,此次採取拍賣制與抽籤制(社區型),在拍賣制的部分是業者有意識到頻譜稀缺才去競標。然而台灣並未如日本還算積極的去處理廣播數位化的問題,而是用產業機制處理。簡而言之,就是用市場機制的方式,讓業者自動轉為網際網路播送,與類比廣播同步播出來讓通路擴大化。

在NCC《傳播政策白皮書》發布後,我們更可看到這個自由放任現象是無法擋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FM 聲音廣播 廣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