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大學英語程度反映的競爭力危機》(以下簡稱《競爭力》)對於本堂「書報討論-邏輯學」來說,是個滿有意思的題材,為什麼說有意思呢,因為實在地反映出一般社論過於推論的邏輯謬誤,但是在正式談這篇之前,我述說一下自己的例子。
我在2007年5月3日的自由時報寫了一篇讀者投書 ,而這篇的投書是個人長期以來的觀察,並且藉由20天的公開數據資料所歸納的小結論,但是這篇文章在網路上的評論,無論是論壇、BBS類的網站,或是個人Blog上都得到褒貶不一的評論,其中最容易獲得的批評,就是「沒有看到全貌」。其實,在投書之前,我個人在自己的blog 就寫了一篇較為完整的稿件,並且附上圖片的動態說明,試圖讓透過Google找尋的網友自行發掘,我個人反而不去對網友的看法作意見的反駁,畢竟動漫迷在立足點上就已對自己以為的熟悉物作概化的論述了,較少會去實際了解真實的樣貌。另外在這個投稿之中可以發現到的,就是文章因為篇幅的關係,內容會自動壓縮,無法有真正清楚的脈絡,甚至因為不能附上圖表,而容易讓讀者在內容沒有辦法反應全貌下,又不能透過圖表來了解,而造成文章的失真。因此在《競爭力》這篇中,我認為邏輯謬誤的可能之一,是作者因為內容壓縮而造成無法論述完全。
其次,在《競爭力》文中的開始部分,就用了英語程度低落及高等教育與國際脫軌的警訊來強化標題的聳動性,此種作法看似滿成功的,可惜內文的問題層出不窮,比方作者在前三段雖然清楚提及英語教育在國內的問題及例子,但是在第四段後,突然跳離原來的脈絡,進入人文素養、道德、價直觀、社會失序等說詞,而在第五段時,雖然試圖與第四段作呼應,但似乎又淪於「打高空」之流,直接形成「轉移論點的謬誤」。
最有意思的是在第六段及尾段,提及菁英教育已大不如前,與國人留美人數已創下十多年來的新低,而直接跳入喪失國際化的先機等結論。這裡可能要提出質疑的是:一、菁英教育已改變是事實,按照作者的說法,就是目前成為普遍性教育後,英語能力滑落,所以就降低了國際化的視野。但另外個角度來看,目前的英語能力較好的比例雖然低於以往(因為分母的大學生數量變大),但分子的數量應該是類似的,也就是英語能力好者,不會突然的降低,也不會突然的提高。二、留美學生的降低就是喪失國際化的先機?以往的確留美的比例高於留學其他國家,但是近年至其他歐洲國家留學的比例也在提升,反而去看這個一消一長的情形可以看見端倪。三、留在台灣的研究生就表示國際化不足?以近年教育部推展的鼓勵大學學術研究政策中,對於學術交流、海外發表期刊論文皆有補助,無非都是推展國際觀的方法,國內畢業生不去國外留學,原因相當多元,無法用單一原因來簡單論述,而即使用簡單化的方式描述,也得多加舉證。
在此文之中,也看得出來政治力有非常明顯的介入,例如此報為中央日報的社論,其中對於當時的執政黨自然有非常猛烈的結構性暴力之批判,用簡化的說法謬誤來挑動在野黨報友的情緒,話說如果兩黨替換之下,這種互相攻訐的媒體評論,也難以作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產生。
相較於我的文章範例,《競爭力》一文因為屬於社論,理當更需用更客觀、更有說服力的方式來論述,而且所使用的篇幅因為更大更自由,未能看到理性的角度作結,對於媒體的第四權角色而言,邏輯因為政治力而導致偏差,需刻不容緩予以檢討。話是這麼說,至目前為止,檯面上的主流媒體哪一個不是有顏色的呢?想要達成邏輯的中立派(理性派),可能更需從自己專精的研究做起吧。

參考來源
1、徐明珠(2003),大學生英語程度反映的競爭力危機(2003.11.09社論)。中央日報。來源:教文(析)092-072號,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B-092-072.htm。
2、楊士毅(1987),邏輯與人生:語言與謬誤,台北:書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