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讓我在每日晚上八點鐘,或是半夜,或是隔日下午一點守候在電視前,甚至後來為了避免干擾作息,特別錄影下來的電視劇,就是這部:華視八點檔-歡喜來逗陣。「蝦米!你會對這種劇有興趣哦?」、「你還對台灣連續劇感興趣哦?」、「這是啥片?」…這些說法我多少都被問起過,我自己想想,除了當年2002年-2003年最夯的台灣屁屁火外,多年來我實在對台灣的八點檔連續劇沒什麼認真的接觸,因為幾乎是看了就丟掉,不僅劇情新鮮度不足(怎麼會有比台灣屁屁火創造的第一來得猛的片子?什麼變臉都來了,還有名台詞火到攻佔媒體大版面,連網友惡搞作都在爭相模仿)、亂搞戲碼又拖戲者比比接是,當然這就是為何連續劇要被稱為連續劇的原因,舉例來說像是神「蹟」妙算Lau Bei Un這種史實惡搞成這樣的片子,還有加上我覺得鄉土味或是本土味過重(就是奇怪的法術,我到底不是來看怪力亂神的片子),很不喜歡,即使那時候還有同學與學妹在看,我老實說,嗤之以鼻,至少給我點喜歡的說法啦!絕對不要為了看而看,不僅耽誤課業,也耗費心神,但「歡」劇我從將近一半集數真正進入觀賞時,我給予不少創意、歡樂、進步的看法,覺得是這八年來,本土八點檔產生融合的集大成,真正值得年輕族群一看的「喜劇」。


「歡」劇大致說什麼呢,可以參考中文維基百科(個人雖然也有小小編輯,但是近期二十集左右的格式被人破壞之後,而且還有加入自己個人意見的新手編輯,我就不想再去攪和了),此處就不細說。我個人認為有幾個分段點:

● 原本預定的35集。

● 36~89:枝脈橫生,旁脈變主脈,最後謝祖武與洪小鈴的黃石兩家配對成功。

● 89~100:王少偉、趙虹喬的黃石兩家配對成功。

● 100~160.5(161):張宇、六月,張晨光、苗可麗的黃石兩家配對成功;坤達、朱芯儀,楊銘威、戴君竹配對成功。


「歡」劇為何我評價高呢,我主要認為有下列幾點:

1.演員不過於刻意拘泥於劇本:這一點是我沒有在國內的八點檔看過的形式,能想像演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笑場後仍繼續take鏡頭拍的嗎?這種方式老實說比較像是劇場用的方式,等於是種臨時表演,另一種想法也是個劇中劇外的角色穿梭,不僅道盡演員在戲外的好感情,同時更把這種互惠模式扮演至戲中,讓這種在其他連續劇幾乎NG的Scene反而在「歡」劇中襯托出它的喜。

近年來由於我看相聲、相聲劇、舞台表演的情況比較多,因此我更注重是這種表露於外的臨場反應的表演,不但沒有違和感,甚至有相輔相成的功效。「歡」劇裡頭用這種方式表達最多的應該是戲精張晨光,與近年搶眼本土戲劇的苗可麗,另外像是160.5集全程參與的楊銘威(飾演強尼)以及六月等人,這種詮釋方式都是相當精采,初次演戲,而且演得那麼長戲劇的張宇也有搶眼戲碼。

2.國台語混合的佳作:近十年左右,本土戲劇在閩南語劇的著墨上形成主流,這當然是前次政黨輪替留下的特殊文化性或是政治效應,因此除了國語的偶像劇還有外銷與內銷的成分之外,國語劇幾乎消失,或是成為邊陲。以前可以看到國台語劇混合,能看到沒有違和感的就屬文英阿姨最著名,還有美鳳姐等,其他不是不深刻就是很奇怪,但這些年來在閩南語劇形成的強打,如苗可麗等人已形成另外我們習以為常、很應該以「閩南語」發聲的演員,想想飾演劉文聰的秦楊用普通話演出國語劇,這是多麼違和的事情,況且在再次政黨輪替前,八點檔不夠本土,可以存活嗎?這時實在不得不說出另外種政黨交替的好處,也就是意識形態的抹除確實有所必要,不僅讓戲劇的多元性可以產生,同時更讓這些演員能用多元的模式出現,增加戲劇張力。在這齣戲出現前,能想見前金鐘獎的八點檔小生張晨光會與在台灣屁屁火中飾演「公車萍」的苗可麗可以同台飆戲嗎?這近乎不可能的事情卻在這齣160.5集的戲中完整的呈現,也看到其中將可能化為可行的佳作。

3.演員多元性以及飆戲的呈現:這幾年來,可以在一個八點檔中看到多少知名演員拍戲?喔,似乎是歌手轉型來拍戲的多,或是主持節目的多,甚至,都是在三立八大出現的然後出現在民視、華視等,我們似乎看不到80年代、90年代那時風光的演員,那些演員究竟跑到哪去了?當然我們絕對不能輕視閩南語劇對台灣本土意識的提升,只是在這個底下,我們又看到了另外一種時代的犧牲品,演員除了戲劇的劇本好壞關係會有所取捨外,語言的熟悉度也是這幾年為何本土劇沒有以往的小生、女旦之故。然而「歡」劇的集大成,讓我們享受了80、90年代的演技派演員,也看到了2000年後偶像劇的演員、本土派的演員,也看到了長期出現在國片電影的主角,更讓我們看到新生代演員以及歌手處女作的突出表現。

(160集中,最後團員回家的黃石兩家演員,從左至右為坤達(時大衛)、楊銘威(石強尼→曾強尼)、六月(黃婉婷)、王琄(孫秀娟)、朱芯儀(黃書琪)、苗可麗(石珊怡)、張晨光(黃輝宏)、謝祖武(石武)、洪小鈴(張金花)、趙虹喬(黃曉蕾)、王少偉(石麥可→李麥可))

以第一部來說,可以看到老金鐘八點檔的張晨光、單元劇金鐘的六月、以及天下第一班長兼金鐘的庹宗華同場飆戲,這是多過癮的事情,加上電視處女作的張宇、偶像劇派的喬傑立家族的王少偉、趙虹喬等人,還有劇團派的林美秀(就是哭倒長城的孟姜女)、「公車萍」苗可麗,讓各種層面的人共聚一堂來觀賞,可謂大飽眼福;到第二部出現時,出現「尚警官」(還是徐老師)謝祖武、名模洪小鈴、金鐘雙料柯淑勤等人,讓這齣劇更顯些變化;第四部的時候甚至還出現當時未能理解的白雲出沒,以及爭議頗大、犧牲很大的戴君竹(據說寫這篇的當下爆肝中?)、小甜甜,以及老金鐘的谷音、王琄等人,最後還出現消失幾年的Energy的坤達,以及臨時出現的聶雲…我真的不得不說,後來接導的導演明金城做人真是好啊!那麼多人肯跨刀贊助,真是有一套!

謝祖武飾演。左邊是十五大哥哥、又邊是正常的石武)


4.偶像劇歌曲流派的混合:由於此劇有張宇的加入,因此張宇也特別下海在其中的OP、ED擔綱主唱與作曲,另外在劇情當中也下場唱歌以及插曲,甚至也有類似歌唱大賽的橋段出現。其中最主要的是張宇的OP、ED,由流行歌曲的主唱來擔綱特別具有說服力,這種方式近於現今偶像劇的Promotion的方式,與以往的八點檔或是閩南語劇很不一樣,這當然比較能吸引新世代的族群,換句話說,這種戲劇方式也才能有市場與觀眾。

說完上述這四點,我不得不說出我對於其中演員的看法:

首先是張宇,我第一部一開始不敢看的地方就是他,我實在無法想像一齣多少金鐘演員環肆之下,初生之犢真能演得多好,但是在第四部的時候,我真覺得是否我對張宇的演戲有了感情,還是他真的有進步,我真覺得他演得不差,即使與六月搭配之下有NG性的效果演出,同樣違和感也不重,這是我感到最驚喜的地方。

(左為張宇飾演的石瑞克;右為六月飾演的黃婉婷)


其次是楊銘威,雖然他真的算是最新的演員之一,我覺得他實在不能小覷,尤其是他與苗可麗、張晨光等大咖演技派演員尬戲時,不僅笑果十足,也效果十足,在演到與戴君竹分手的154集中,感情流露,失望與憤慨表現得不做作,非常期待他之後的表現。

另外是偶像派的王少偉,其實一開始我實在很不看好5566的人物,尤其他與小喬在尬戲的時候,我覺得真的是遜一截,很不協調,或許是我對於王的聲音有意見,我覺得他的長相搭配他的聲音有點奇怪吧,因此我覺得他怎麼演怎麼怪,反之小喬演起來就是有恰的感覺,剛剛好。不過後來我也習慣了,就罷了。

左為王少偉飾演的石麥可;右為趙虹喬飾演的黃曉蕾


戴君竹,我實在覺得很可憐,不僅最後結局無法與強尼成對,甚至(還好最後喜劇與強尼作伙收場)第四部的劇情前面,一直以行騙為手段來行善一事,實在有教壞小朋友之嫌,我一直覺得出現這些橋段相當不妥,而且手段覺得實在有卑劣之處,因此一開始對於戴君竹飾演的王小蝶頗有微辭,不過演到後來,我仍覺得他是個敬業的演員,像是腳傷等等仍持續拍戲,以及演戲很真實(與王少偉一比實在無法比),這些點都值得嘉獎。

(左為楊銘威飾演的石強尼、右為戴君竹飾演的王小蝶)


洪小鈴,我覺得犧牲色相最大,真是大到不可言喻,從他那種胎記疤痕到後來名模的臉蛋復原後的差異,我真覺得也要有頗大的演員的心理訓練才可以克服。(她變回名模臉之後,真的超正!叫嚷


 (洪小鈴飾演。左邊是犧牲色相的張金花小妹妹、右邊是整形的黃訪竹)


說實話,本劇對於消弭本土文化與普通話戲劇的紛擾,我覺得挺有助益,為此可形成一種新的典型,也為之後接檔的三明治先生鋪路(不過我倒是還沒有想看霍正奇、狄鶯、納豆的演出就是)。本劇內容的深度性,我舉兩個以供參考,其一:真實呈現出台灣國台語交雜的社會環境,尤其呈現的是台北國語多、台語較少的生活圈;其二,已非老芋頭、老番薯的結偶情節,而是第二代、第三代的生活氛圍,這種生活氛圍不僅更能呈現真正的族群融合,同時在政論、政治紛擾的當下有個舒緩的可能。

最後,寫到一些負面的觀點。當然,既然這是長篇連續劇,不免也招致批評,尤其是這齣原本在第一部結束前擁有高收視的歡笑劇,但至第二部之後甚至第三部開始變質,劇情走向開始混亂,並且出現不合理情況頗多,當中最扯,也最令人詫異的,莫過於125集在生死輪中出現「死神」及換命的橋段了,這個破天荒,搞「喜劇」的作法,雖然很合連續劇取向,但過於幻想式,比石家一直在求天公伯還來得更點點點,假設有死神的話,天公伯究竟還存在嗎?甚至說最後一集要出現「天使神」,這些為了配合喜劇出現的橋段,我覺得太因人設事了。此外,連續劇拖長,就會形成演員沒有片酬的窘境,使得演員不得不抽換以降薪資,這在動畫片中,前期與後期製作費差別之下形成作畫品質極劇下降雷同;另外連續劇拖長,肥皂劇型式就會明顯出現,也使得劇情不合理的延遲變成觀眾的惡夢,在動畫片中也有相同的狀況,例如以美少女戰士來說,總共五部,但五部中,其中變身打妖魔的橋段佔據其中七八成,已將整個劇情過於肥皂化,使得最後的兩百集也難有理想結局。回到「歡」劇,延長到第二部,不僅人事費問題叢生(使得老大組的六月、張宇得退出、俗稱老二組的喬傑立團也得走),原本進展順利的劇情又碰到舊人事回鍋,再度打亂整齣劇走向(老二組回來又退出、老大組回來撐到最後),無厘頭劇情與哏不斷出現,反覆也會有終了的一天,觀眾不再被吸引,並且結局弄得稀奇古怪,草率結束,可惜至極。不過結合時事、kuso元素等方式,我覺得都是種看八點檔的嘗試,像是其中小甜甜跟苗可麗說,妳是「公車萍」轉世(還是啥的,有點忘了),把屁屁火的惡搞元素加入,當下實在會樂得不可言喻啊!

寫了不少,這個少見融合多元素的混合八點檔連續劇,160.5集的陣容,實在比過什麼千金媽祖的,幻想劇情我雖然不能說什麼,不過等於是Lau Bei Un的翻版還有人要看,我覺得實在挺悲哀。當然拖得愈長,負評愈多的狀況,「歡」劇著實不少,也確實該下檔了,期待的是台灣八點檔戲劇日後更多元的發展性,別讓「歡喜來逗陣」變為「歡喜來到頂」,成絕響了。

(160.5集真正全員到齊大結局;明導也要搶鏡上電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