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才接161集《歡喜來逗陣》的八點檔《三明治先生》,在一個月經由觀眾檢驗的收視之後即將下檔,成為近年相當短命的無線四台的台劇八點檔,本人以簡單的八點檔的脈絡轉換來分析。

綜觀這十多年來,有線電視逐漸取代無線電視成為主流媒體,本土的家族事業劇、婆媳劇、神怪劇充斥各台八點檔;立場鮮明的電視台,即使在戲劇類型不斷重複之下,依舊保有年齡層較高、社會層級中等以下的穩定收視客群;然而其他電視台卻須絞盡腦汁,開發新戲劇類型給觀眾,才有機會在這之中殺出一條血路,其中以偶像劇最為鮮明。

台灣的偶像劇仿照日本,吸引的閱聽人以學生、上班族為主,所創出的商機包含劇中人物的型塑(如F4)、衍生性商品(CD、DVD、寫真書)等等。然而,偶像劇以週為單位播送,並不能填補連續劇每日一播的時間,因此開始出現一、二線明星、舞台人員搭配的新型八點檔,如《老婆大人》、《好美麗診所》、《向左邊向右邊》等等,這類風格多以詼諧、逗趣的表演型式,描述鄰里街坊之間互動的內容,然而這類新型八點檔,不是在有收視的有線電視,就是在政府補助的公視播放,無線電視台商機愈形稀少之下,除本土劇、大陸劇、日劇、韓劇外,這類新型八點檔幾乎無法沾上邊,使得無線電視台出現節目型式固定化,以及收視愈形偏頗的情勢。

《歡喜來逗陣》在無線台上檔之前,即是希望在這個固定的收視氛圍中突破,並在現行肅殺的社會環境中突圍,其與《三明治先生》相比,確實成功塑造了一個新模式:(1)演員的即性演出、(2)無違和感的國台語掛演員的呈現、(3)偶像劇形式的混合。《三明治先生》以購物台商業競爭起頭,描述丈夫在婆媳之中的角色面對問題,原在其中也是有《歡》劇的成功因子,但後來立即跳入固定本土劇戲碼,不僅觀眾的胃口無法掌握,就連該劇該定位為何種形式以符合電視台的「位置」也搖擺不定,大敗而歸。

其實國台語劇不應有「語言」的隔閡,另方面來說,只要找到一般人之所關切、感觸之事,並且創意性地融入編劇,一樣有收視,一樣有商機,現在討論熱烈的《海角七号》不也是如此?《三》劇沒有重視到現在社會中的氛圍轉變,亦沒有將自己的位置定位清楚,彷彿真的成為夾心餅乾般的「三明治」。戲劇雖然以創新為最高原則,但模仿成功者的優點也是保本的作法,在這幾年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之下,確實值得日後八點檔的編劇省思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