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專網的架構,基本上就是5G核網←→RAN←→終端設備(user equipment,UE),各家廠商大致都是在這個依存的產業生態圈中打滾。
UE設備大致是以CPE(也就是5G訊號接入轉換WiFi的Router)為最大宗、手機、平板次之,其他的介面如IoT等逐步加入。這實大出一般人預料,竟然是以CPE為主(合格有認證的),就如同我在《「轉生後被困在5G專網裏,竟然還要拯救世界」台灣5G專網政策的退化觀察》提到的,目前手機廠、平板商除了極少數之外,基本上都沒有「合格」的業者,這並不是說手機、平板商沒有n79頻段,而是他們都沒有去送認證,畢竟認證一個頻段就是一筆錢,若沒有實質收益的事情,是不會有的。像是iPhone手機,日本因為很早就公布n79的頻段,而且日本人使用終端設備,就是iPhone是從,所以iPhone在日本是有合格的n79頻段與開通,但在台灣,日前除iPhone 15 Pro MAX之外,就如三星的S21~S24架構,基本上就是5G核網←→RAN←→終端設備(user equipment,UE),各家廠商大致都是在這個依存的產業生態圈中打滾。
UE設備大致是以CPE(也就是5G訊號接入轉換WiFi的Router)為最大宗、手機、平板次之,其他的介面如IoT等逐步加入。這實大出一般人意外,竟然是以CPE為主(合格有認證的),就如同我在《「轉生後被困在5G專網裏,竟然還要拯救世界」台灣5G專網政策的退化觀察》提到的,目前手機廠、平板商除了極少數之外,基本上都沒有「合格」的業者,這並不是說手機、平板商沒有n79頻段,而是他們都沒有去送認證,畢竟認證一個頻段就是一筆錢,若沒有實質收益的事情,是不會有的。像是iPhone手機,日本因為很早就公布n79的頻段,而且日本人使用終端設備,就是iPhone是從,所以iPhone在日本是有合格的n79頻段與開通,但在台灣,日前除iPhone 15 Pro MAX(A3106)之外,最新的有三星的S25系列,如Ultra(SM-9380)、S25(SM-9310)、S25+(SM-9360)有過認證(因為要在2025年販售),其他三星的系列均沒有過認證(但S21~S24均有開通可用),台廠的如ASUS的ROG6手機基本上也都沒過n79認證(但依然可用)。如此缺少合格手機的情況下,要真正落實End to End的效能,也是緣木求魚。(詳情請參見前文書籍)
另外RAN的部分牽涉到DU(傳輸)、CU(控制)、RU(天線設備),主要在RU這部分受到比較多的關注,例如用高通的晶片與解決方案,Radisys的晶片等等,這裡我就不做論述。本文我就以目前台灣常見的5G專網核網做整理如下。
類別 | 公司名稱 | 備註 |
大型業者(傳統電信巨頭) | 華為 | 中國公司 |
愛立信 | 瑞典公司 | |
諾基亞 | 芬蘭公司 | |
中大型業者(提供 5GC 方案,可能還有雲端/IT 服務) | 思科 | 美國公司 |
HPE(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 美國公司,2023年收購Athonet | |
亞馬遜(AWS Wavelength) | 美國公司 | |
微軟AP5GC | 美國公司,2020年微軟收購Affirmed Networks、Metaswitch | |
中小型業者(專注於 5GC 核心網路) | Druid Software | 愛爾蘭公司 |
Blue Arcus | 印度裔美國公司 | |
Radisys | 印度公司,原為美國公司,2018年印度Jio工業(信實工業)收購 | |
佰才邦(Baicells) | 中國公司,提供於5G小型基地臺與核網 | |
泰雅(Atayalan) | 台灣公司,提供異質專網與智慧管理平臺 | |
禾薪(Saviah) | 台灣公司,提供商用化 free5GC核網 | |
雲達(QCT) | 台灣公司,廣達子公司,提供5G專網解決方案 | |
NEC | 日本公司 | |
富士通(Fujitsu) | 日本公司 | |
三星 | 韓國公司 |
台灣目前常用的落地型磚網應該是諾基亞、思科、HPE(含Athonet)、微軟AP5GC、Druid、泰雅、禾薪、雲達等,愛立信、諾基亞核網另有電信業者建共用核網,讓場域主節省成本。
富士通與NEC則是很早就有推出5G專網的解決方案,主要是配合這兩家公司的5G核網,並搭配其他的ORAN(基地臺)而來。
佰才邦有推出ORAN與輕核網。日前有遭美國的調查,目前仍活躍在中國與日本等地。
Blue Arcus則是印度裔美國公司,他們推出的策略是以低價與彈性著稱,與台灣的禾薪、泰雅等相當類似,只是有美國的場域較容易增加經驗值,因此相對起臺灣經驗應當較為豐富。Radisys從美國公司已變為印度公司,以核網軟體與ORAN軟體為主。從印度公司在全球的擴展上,是不得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