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把刀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勇破三億元,連媒體梟雄黎智英也在友報刊登全版廣告祝賀這台灣電影界的一大奇蹟。然而兩個月前,卡神楊蕙如轟轟烈烈出版的「台灣漫畫月刊」就沒那麼幸運,創刊號就是腰斬號成為網路漫畫界的一大笑柄。8/26當天,筆者在卡神的座談會問答之中,了解事件的經過,檢討失敗原因如下。


1.平台上投入的創作者定位不明
近年國內出版的漫畫刊物平台很多,例如《挑戰者》是吸引素人同人作者投稿;《Oops!娛樂圖文誌》希望吸引有經驗的圖文創作者參與;《CCC創作集》則是特別吸引對歷史、在地文化有興趣且有經驗的同人創作者投入;《龍少年》、《星少女》則是商業化的漫畫家出版平台…。
台漫原本欲吸引的是同人誌創作的大手(暢銷作者)參與,刊出後卻發現與預期參與的大手有所差距,讓外界以為是為特定團體而設的刊物,進而使優秀的創作者退卻。


2.消費者定位不明
目前國人漫畫的消費者定位與後續行銷問題最為嚴重,以《挑戰者》來說,雖然名列新聞局中小學生課外優良讀物,然而中小學生不僅消費能力操之在家長,會特別去買國人刊物也是寥寥可數,仍停刊收場;《Oops!娛樂圖文誌》希望以大人圖文閱讀文化的方針,繼而從這些作品中找出文創結合的可能,以長期而言或許會有產業結合的機會,然而出刊三期即發現無法用這種燒錢的方式來培養讀者群而收攤;《CCC創作集》吸引的客群主要是大學生以上對於台灣文創有興趣的人,不過該刊物起初若無學研單位資金的投入以及後續各方網友的積極鼓吹,也難以撐起這本特殊形式的半同人刊物;《龍少年》、《星少女》的對象則是以中小學生為主,部分為支持國產漫畫的成年人,但即使作者為國內的一、二線的商業誌漫畫家,刊物銷量每月也不過千餘本,並且仍有政府補助款在其中,否則也難撐大局。
台漫起初的目標客群為20歲以上,40~50歲以下曾看過台灣漫畫,但他們已經一陣子沒看過與買過的人。這樣的消費者定位相當危險,除了客群範圍過廣而失去意義外,內容好看與否就成為表面上唯一的成敗因素,最後在沒有廣告贊助、資金耗用之下黯然退出。


3.編輯經驗不足
漫畫期刊的重點在於每期都得埋藏明顯的「哏」在裡頭,以促使讀者有興致購買下一期刊物。然而台漫中不是短篇集,就是大長篇之作,而多部大長篇中,又欠缺強而有力的伏筆吸引讀者。細看這些作品,有的是從同人誌作品中重繪改編,欠缺緊湊度;有的是編劇冗長,若不看個四、五期是無法了解故事重點。這反應出的是刊物編輯並不稱職,與作者的溝通性不足,無法呈現出期刊應該有的核心價值,即使有不錯的編劇也因此犧牲。


4.立場角色混淆
卡神起初是以創投的心態去挹注台漫,後來因不忍虧損才親自投入,已為時已晚。無論是視為投資或是親自投入,其實立場必須站穩,例如創投的挹入資金並非是投資者的關鍵資產,而卡神挹入方式彷彿是自創企業,但產業了解程度不足,又不如九把刀親力親為的程度,致使最後無法掌握全局而收刊。


綜而言之,台漫並非第一個台灣的漫畫月刊平台,其退出原因呈現出歷來平台刊物許多重要的行銷問題,也出現了台灣漫畫產業中最令人詬病的「編輯」問題,堪稱一大範(反)例。這提醒了台灣漫畫產業除了業餘者眾多外,是否有足夠的商機能量不無疑問,即使鼓勵有更多能讓同人與從業人員露出的平台,整合與進一步產製成另一文化媒介才是往後商業化的關鍵性議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小魚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